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73篇
  免费   6213篇
  国内免费   5599篇
林业   10644篇
农学   6984篇
基础科学   4991篇
  13302篇
综合类   42106篇
农作物   4650篇
水产渔业   2843篇
畜牧兽医   10264篇
园艺   2783篇
植物保护   4418篇
  2024年   312篇
  2023年   1732篇
  2022年   2725篇
  2021年   3213篇
  2020年   3188篇
  2019年   3384篇
  2018年   2042篇
  2017年   3374篇
  2016年   4179篇
  2015年   3482篇
  2014年   5022篇
  2013年   5307篇
  2012年   7437篇
  2011年   7107篇
  2010年   5642篇
  2009年   5684篇
  2008年   5037篇
  2007年   5733篇
  2006年   4843篇
  2005年   3928篇
  2004年   3157篇
  2003年   2672篇
  2002年   1982篇
  2001年   1793篇
  2000年   1612篇
  1999年   1265篇
  1998年   1041篇
  1997年   885篇
  1996年   797篇
  1995年   846篇
  1994年   720篇
  1993年   579篇
  1992年   492篇
  1991年   436篇
  1990年   350篇
  1989年   290篇
  1988年   213篇
  1987年   161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8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51.
巴音温都尔沙漠是我国北方干旱气候带典型的环境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对巴音温都尔沙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为重要。本研究以巴音温都尔沙漠梭梭、唐古特白刺、球果白刺、盐爪爪、膜果麻黄群落土壤为试验对象,对不同植物群落类型土壤物理性状和持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群落中土壤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最大值均出现在盐爪爪群落,其土壤通透性最好,具备良好的通气透水能力;膜果麻黄群落土壤最为紧实,通气透水能力最差。5种群落中,盐爪爪群落土壤自然含水率最高,膜果麻黄群落最低。盐爪爪群落土壤持水量最高,麻黄群落土壤持水量最低。盐爪爪群落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膜果麻黄群落土壤保水能力处于偏低水平。  相似文献   
52.
楼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位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市的西南部,与葫芦岛市建昌县相邻,地理坐标为E 119° 54′ 50″ ~ 120° 2′ 50″,N 41° 0′ 20″ ~ 11′ 10″,处于燕山山脉的东端。保护区总面积11150.0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4588.0 hm2,缓冲区面积2448.0 hm2,实验区面积4114.0 hm2,。主要为山地环境,具有典型的华北山地植被特征,拥有森林、灌丛、湿地等生境类型。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类型,为野生动物生存提供了条件。通过多年详细调查为今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栖息、繁衍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53.
为了明确萘乙酸吲哚丁酸对水稻浸种后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不同浓度6%萘乙酸吲哚丁酸水剂用于水稻浸种。试验结果表明:对水稻生长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增加有效穗数和实粒数,提高产量,增产效果较为明显,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54.
合理运用护林防火技术可以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整体质量,推动林业不断发展。本文分析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总结了护林防火技术,提出了相关应用对策,以期为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和保护森林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鸡皮刺螨是一种吸血性外寄生虫,会引起鸡消瘦、贫血,并导致产蛋下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给科研提供可靠虫源,并对杀螨药物、疫苗以及其他防控手段进行效果评价,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鸡皮刺螨实验室的人工饲养与繁殖技术研究。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鸡皮刺螨实验室饲养与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将其总结归纳为使用动物饲养繁殖技术与离体饲养繁殖技术两类,同时指出了各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56.
王雯 《中国饲料》2021,(2):94-97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品牌效益,品牌建设已成为当前饲料企业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饲料企业可通过品牌策划与实践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加强企业自身的商业信誉,从而提升饲料产品的销售份额,有效扩大消费群体,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广阔的潜力。因此,饲料企业要重视互联网+环境下品牌的策划与实践,通过优化策划方案、创新推广路径等方式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57.
精准识别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和农业生产特征,对气象、土壤和作物等多源数据进行综合分类,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基础。本研究基于近20年(1998~2017年)气象数据和华北五省的玉米单产统计数据,首先构建了华北平原气候资源和玉米生产时空分布特征数据库,研究区内的降雨量、活动积温、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和玉米单产均存在显著的时空变化;利用作物精细种植区划方法,将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分为极不适宜区、不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区、极适宜区五大类,各类面积分别占总体的比例约为10%、11%、25%、30%、24%;进一步通过环境类别归属度分析方法,将每一大类分为5小类,概率大于75%的相对稳定区域约占总面积的63%,小于75%的波动区域约占37%;极不适宜区、不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三类时空分布比较稳定,隶属度为100%分别占各类面积的87.67%、70.41%和84.28%,波动区主要发生在极适宜区和适宜区,以及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之间。本研究构建的华北平原夏玉米精细区划结果,对提高研究区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玉米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8.
为明确气候变化条件下甘肃省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特征,选用1951-2015年甘肃省3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同时结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复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对甘肃省65 a来干旱时空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趋势方面,甘肃省干旱情势为由干变湿再变干,近年干旱趋势逐渐加重;四季均呈现由干变湿然后变干的趋势,近年春季变干趋势显著;干旱强度在全省范围内主要为轻旱和中旱等级,并表现为局域性轻旱和全域性中旱。在周期性变化方面,甘肃省的干旱时间周期性强弱依次为39、13、7、22 a尺度,但不同时间尺度表现出了不同的干湿震荡规律。在空间格局方面,甘肃省整体上呈西北部干旱缓解、东南部干旱加剧的趋势;春季干旱加剧最明显,冬季次之,夏季和秋季干湿状况基本相似。按照干旱区域敏感性强弱可将甘肃省分为东南地区东部(Ⅰ区)、西北地区(Ⅱ区)、中部地区(Ⅲ区)和东南地区西部(Ⅳ区),其中Ⅲ区呈干旱缓解趋势,其他地区基本呈干旱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9.
福建省鼓浪屿于2017年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保护鼓浪屿岛上117栋重点历史建筑及其植物资源,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标本收集与鉴定,针对建筑周边(围墙、墙体和院子)的植物资源及岛上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周边植物有97科292种,资源总数比较丰富,但以常见的绿化苗木居多。其中,出现频次高的科依次是桑科、凤尾蕨科、菊科、酢浆草科、大戟科、紫葳科、荨麻科、茄科、禾本科、无患子科。出现频次最高的种是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f.),分布在90栋建筑,占建筑总数的76.92%。出现在50%以上建筑内的植物还有蜈蚣凤尾蕨(Pteris vittata L.)、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 L.)、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 (L.) A. Gentry]、冷水花(Pilea notata C. H. Wright)等。周边植物最丰富的是黄荣远堂(39科59种),其次为褚家园(35科48种)。岛上主要入侵植物有25科42种,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占16.67%,原产美洲的种数量达29种,属于有意引入的外来入侵植物31种,占73.81%。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种有猫爪藤[Macfadyena unguis-cati (L.) A. Gentry]、红瓜[Coccinia grandis (L.) Voigt]、鸡矢藤(Paederia foetida L.)、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 et Zucc.) Planch]、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 Hand.-Mazz.)等5种。小叶榕及几种外来入侵植物优势种对建筑的墙体、围墙甚至全岛具有入侵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60.
Increasingly, weeds have been taking on global distributions.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invasive weeds has come the challenge of managing these species over broad geographical regions, with diverse habitats and political jurisdictions. Here, we review the management of Mikania micrantha Kunth (Asteraceae; mile‐a‐minute) throughout its invaded range, extending through most of the Pacific islands and southern and south‐east Asia. Context matters when determining the best course of action for managing M. micrantha, as it has invaded a large var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natural systems. In Queensland, Australia and Florida, USA, M. micrantha has been targeted in relatively successful eradication campaign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etection and rapid response methods, while elsewhere in its invaded range, populations are either still increasing or showing limited signs of decline. An inter‐regional approach to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hould incorporate successful management strategies employed throughout the invaded range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chemical and cultural control practices, manual and mechanical control, classical biological control using the rust fungus Puccinia spegazzinii, plant–plant competition and integrated approaches utilising two or more control methods concurrently. Additional knowledge of M. micrantha genetics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if management approaches could be fine‐tuned for particular populations. Countries bordering the Mekong River formed a network in 2011 to co‐ordinate the management of invasive species such as M. micrantha. Expanding such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other regions could further reduce populations of M. micrantha and limit its spre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